都江堰友爱学校“残健融合”工作

专题综述

(九月 十月)

光阴荏苒,转眼间友爱学校的“残健融合”办学之路已历时一年。在这一年里,来自全省范围的肢残学生已逐渐在校园里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快乐与信心;老师们也越来越能够理解和支持着这项工作;而学校,在中残联的关心下,在我市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倾力指导下,我们与各方人士、各界社团的交流合作也日趋成熟和亲密。第一年就像一个磨合期,所有的人都在“友爱”这个环境中磨练自己,探索着“残健融合”的未来前景。

本学期,友爱学校的残疾学生有117人,他们中间有包括回、藏、羌等少数民族,包括47户低保家庭,每个周末留校的残疾学生达80人左右。“残健融合”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也是全校整体工作的重心之一,现将九月、十月此项工作的相关专题活动简述如下:

一、91,一年级新生在迎来了小学生活的第一个开学典礼之时,他们的家长们也享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从北京赶来的教育专家余永红教授为新生家长做了一次精彩的讲座“激发学生持久学习动力”。学校在开学第一天即召开新生家长会,旨在宣传我校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使“残健融合”工作在家长们心目中达成共识。

二、917,学校举行首届“友爱教育奖学金奖教金”颁奖典礼。奖学金共有473名学生获得,其中残疾学生获奖24人,奖项包括“生活自理能人”、“管理服务之星”、“文明礼仪标兵”、“友善关爱之星”、“成长进步之星”、“才艺技能之星”、“学科智慧星”、“年级智慧星”、“综合奖学金”等。“友爱助推成长,自强实现超越”是本届奖学奖教金的主题,我们希望每一名友爱学子都能自强不息、不断超越,为将来灿烂幸福的人生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三、917,举行友爱学校首届“残健融合”论坛活动。学校向友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江上舟先生书面陈述过去一年的工作轨迹,并就学校管理、教学模式以及服务理念等方面提出了自身的疑惑和思考。中残联领导、省市残联领导以及爱心企业与会代表均在会上献言献策,情真意切溢于言表。论坛活动给予了我校极大的信心,并为新学年的“残健融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918,陪同友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江上舟先生一行,分别前往映秀灾区和都江堰市区探望我校贫困学生家庭,其中两名为残疾学生家庭,一名为健全学生家庭。通过探访,基金会、学校与家长建立起了更加良好的信任关系,也为“残健融合”工作提取了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

五、920,与远东慈善基金会、都江堰“妈妈之家”工作人员联系,邀请“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残疾人李丽女士到校演讲。李丽老师带着“感恩、宽容、理解、自信、责任”五颗种子来到同学们中间,孩子们获益匪浅,并深情写下感言。

六、923,部分残疾学生在香港“无国界社工”的组织下,前往成都动物园开展周末活动。这是继上一学期的计划进行的第二批赴动物园参观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拓展视野。

七、9月下旬,思科集团蔡沛生先生爱心捐赠我校六台热水器,用于学校住读部,为住读学生尤其是周末留校的残疾学生生活带来更多方便。

八、930,省残联、都江堰市文广新局、都江堰市教育局在学校共同召开友爱学校“绝技艺术班”专题工作会。会上就变脸大师彭登怀先生指导我校残疾学生的两个节目在培训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同时也制定出“艺术班”下一步的实施方案。

九、106,我校鼓号队、礼仪队学生赴映秀参加电影《大太阳》的拍摄工作。在地震遗址前,孩子们再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再一次获得了精神上的洗礼。

十、10月中旬,我校参加全市教师技能大赛,小学部和中学部均有年青教师在全市名列前茅,充分体现出我校教师乐于探索、勤于治学的研究精神,同时也为“残健融合”工作提供了教育教学的常规保障。

十一、10月中旬,拓展型课程的开设初具规模。作为学校“残健融合”的特色活动之一,我们首先从音乐、美术等学科入手,于每周五下午开设音乐系列和美术系列的拓展课程,力求在活动中使学生们尤其是残疾学生能够获得他所迫切需要的归属感。

十二、1022,学校“书画艺术班”正式行课,著名艺术家周春芽大师到场讲课。我校作为“五彩基金”教学基地,旨在通过艺术之力助推我校残疾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搭建“五彩基金”与学校之间的艺术平台,从而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

十三、1023,学校“绝技艺术班”两个节目在都江堰新闻中心录制,变脸大师彭登怀先生现场指导。鼓乐《喜洋洋》和轮椅舞《变》均表现出我校残疾学生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十四、101923日,学校接受中央十台《走进科学》栏目组的专题拍摄。此项活动由中残联牵头,由香港“无国界社工”筹划,围绕学校特色发展、社团活动、教师队伍以及学生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访谈与拍摄,期间来自香港大学的陈丽云教授与我校教师进行了愉快的交流。

十五、1028,学校接待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赴地震灾区采风组一行9人。在与学校的交流座谈会上,我校教师回顾抗震救灾期间的艰辛努力,畅谈“残健融合”工作中的点滴感受,得到来访专家的一致好评。

十六、川港“站起来”对残疾学生的身体康复训练9次;陪同学生到医院治疗5次。

香港“无国界社工”对残疾学生的心理康乐性活动9次,治疗性活动3次,残健同行户外康乐活动1次,教师培训与交流1次,周末辅导学生近15小时。

成都体育学院对学生体能康复训练3次。

以上所述,均为我校在“残健融合”工作方面进行的特色活动,两个月以来,各项活动均能有序高效开展,得益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严谨,得益于全校教职员工的敬业,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支持。随着“残健融合”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相信,未来前景将更加美好。

“结快乐之友、传天地之爱、行成长之路”

 

都江堰友爱学校

201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