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教育活动:拒绝“三无”产品

 

 

      每年的3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结合“3.15”我校向所有学生进行了“三无产品”的危害和辨别方法的教育,因为小学生特别喜欢吃零食,而零食当中的三无产品,甚至是有毒食品特别多,很多同学为了贪图便宜就不顾对身体的伤害而去购买这些食品。在学校德育办完成对三无产品危害的讲解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再购买此类产品,也懂得了辨别“三无产品”的方法,让他们受益匪浅。

 

                                                                     (后附宣传教育资料)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资料

 

一.“3.15”是指什么?

为扩大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个国家、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往,更好地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3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从1983年以来,每年的315,全球各地的消费者组织都要举行大规模的活动,集中宣传消费者的权利,显示消费者的强大力量。

我国自1987年开始,每年的315,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地方各级协会也都要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运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介绍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宣传消费者权利。唤醒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督促企业重视消费者权益;促进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消费者保护工作。“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宣传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意义深远的社会性活动。

二.三无食品有哪些危害?

1.什么是“三无”食品?三无食品是无生产厂名,二无生产厂址,三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的食品,就说是无厂名,无地址,无商标。

2、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三无食品,多数是用有毒、有害、变质或劣质原料制作的食品。三无食品是最不安全食品。

3、卡片、玩具与食品混合包装,造成了食品的二次污染。

4、不合格的膨化食品、腌制和油炸食品卫生指标中的菌落数、大肠菌群、过氧化值指标超标,还能产生亚硝胺、铅等致癌物质,食用会导致胃肠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

5、果冻、糖精、饮料、巧克力、方便面、罐头和泡泡糖等儿童不宜多吃,在这类小食品中大多加入了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添加剂,食用过量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6、不合格果脯、蜜饯中甜蜜素超标,不合格烤鱼片、牛肉干等食品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

三.购买校门口食品的危害。

近期内,发现了许多同学到学校门口买一些不卫生的食品吃,虽然学校领导、老师已经反复强调过,但还是有人抵挡不住那些食品的诱惑。

例如学校门口买的土豆花、串串肉等,以及校门外的小买部卖的很多食品都可以被称为三无食品。这些食品大多是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在卫生和质量方面很难保证。 还有同学说三无食品又不是什么坏东西,吃了也没事呀?其实,吃了三无食品会引发各种疾病,如流感、胃痛、拉肚子等,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正规食品,我们为什么要买那些对自己身体造成危害的食品呢?请同学们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不要再去购买校外的那些食品,更不能再去网购食品。一经发现学校将严肃处理。

请大家以后一定要远离对自己有害的三无食品,不要让三无食品靠近我们的学习、生活。